第9章 背影後面的故事
王向東聽課的時候,沒看到林國瑞在教室抽煙。
看來,校辦的方主任對他的批評,還是起作用了。
但方主任的批評,也沒有影響到林國瑞的心情,他在台上講課,依舊慷慨陳詞,激情充沛。
這一節課仍是《現代文學經典品讀》,主要分析朱自清的《背影》。
林國瑞說:「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同學們耳熟能詳,在中學讀書時就學過,知道它是一篇很人性化的散文經典。今天我們重溫它,就是要說一說朱自清文字表象下隱含的內涵。大家閱讀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費解的地方?可以說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一位同學站起來:「林老師,我讀的時候,感覺朱自清先生有些話,似乎話裡有話,並沒有表達出明確的涵義。」
林國瑞說:「你看到了重點。你可以舉個例子,我們一起來討論。」
同學說:「《背影》開頭兩段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BJ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BJ念書,我們便同行。』——《背影》的這段開頭,我覺得沒有展開來寫。但我認為,它充滿懸念。我想問老師,作者為什麼不能寫得詳細一點?」
林國瑞說:「你提的問題,很敏銳,說明你的閱讀有深度,不是浮光掠影,泛泛而讀。你提到的懸念,正是《背影》的故事背景。你注意到開頭第一句嗎?『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為什麼兩年多不見?是仇恨。過去我們解讀,經常將它歸結於時代因素,比如,社會動亂,軍閥混戰,階級矛盾,民眾失業,等等,所以,朱自清的父親也沒保住飯碗。這是社會造成的嗎?其實不是,它是父親自己造成的。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朱自清的父親,就犯了這樣錯誤。」
林國瑞說到這裡,班上安靜得出奇,學生眼中充滿期待。王向東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專家,但他對朱自清的《背影》,並沒有這樣深入考察過。此時林教授提出的問題,對他同樣有吸引力。
林國瑞接下來的講述,是一段很長的故事,娓娓道來。
林國瑞說:「朱自清的父親,叫朱鴻鈞,朱自清創作《背影》之前,父親在寶應擔任厘捐局長,這是個肥差,油水多。加上祖產豐厚,他的家裡越來越富有。於是,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一連娶了好幾房姨太太。」
有同學問:「他的母親呢?死了嗎?」
林國瑞說:「你又問到了關鍵。朱自清的母親,依然活著,依舊是正房大太太。但她從此受到欺負。父親的寵妾潘氏,因進門就受到寵愛,就變著法欺壓大太太。有了矛盾,父親朱鴻鈞便偏向潘氏。朱自清非常氣惱,沒想到父親對母親如此薄情,再加上從小受到父親的苛責管教,一直懼怕父親,心裡就埋下了仇恨。朱自清長大長,因受到新文學新思想的影響,對舊封建的專制家長,更加痛恨。」
同學問:「後來呢?」
林國瑞說:「後來,發生了變故,
也改變了他父親朱鴻鈞的命運。不久,朱鴻鈞到徐州任職,在當地又娶了幾房姨太太。這可不得了!家裡的寵妾潘氏知道了,跑到徐州官衙大鬧一通,撒潑打滾。最要命的是,她檢舉朱鴻鈞貪污公款娶姨太太。朱鴻鈞的劣跡一經敗露,影響很壞,便丟了烏紗帽。非但丟了官,他還要還錢,只能變賣祖產,填補他當官時的虧空。巨大的落差,讓朱自清奶奶受到沉重打擊,一病身亡。這個故事,也就是《背影》開頭說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
同學說:「這也太輕描淡寫了,這麼大的事,應當濃墨重彩渲染一下。」
林國瑞說:「因為,它不是這篇散文的重點。它能不能寫?能寫。但朱自清虛晃一槍,把此事搪塞過去了。說到底,家醜不可外揚,知識分子要面子。」
同學說:「後面朱自清寫父親對自己多好多關照,這不是很虛偽嗎?」
林國瑞說:「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
同學問:「什麼原因?」
林國瑞說:「朱自清父子出門前,時值冬天。他們典賣了一些家當,為祖母辦完喪事,要出門找生活的出路。父親去南京,是找工作的,朱自清去南京,是中轉到BJ大學求學的。到了南京,朱自清在同學家逗留一日,父親卻在四處找工作。朱自清前往BJ的那天,父親本來說好不去送他,但眼看20歲的兒子要走了,他還是趕到車站,蹣跚走過鐵道,又攀上月台,給兒子買橘子。他的背影,由此深深刻在朱自清的腦海里。大家想一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背影啊?」
同學說:「很失落。」
也有同學說:「很內疚。」
林國瑞說:「大家說得都對。那是一個黑色的背影,一個老境頹唐的背影,一個為家庭生計,四處奔波的背影。原先怨恨父親的朱自清,一下子就被這個背影感動了,流下了淚水。在車上,他看著父親為他鋪好座椅,把橘子一股腦放在座椅上,似乎是很輕鬆似地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然後就下車了。朱自清看著父親的背影,混在來來往往的人群里,漸漸找不到了,淚水不由自主又流了下來。」
王向東發現,此時,有學生在座位上拭擦眼淚。
林國瑞講到這裡,靜了一會兒,才說:「大家看到了,這裡有仇恨吧?朱自清恨他的父親。這裡有親情吧?性格粗暴的父親,怎麼也割捨不掉骨肉之情。不然,他怎麼會匆匆趕到火車站,為兒子送行買桔子?這裡有寬容吧?朱自清最終原諒了父親。此外還有什麼?還有對滿腔怒火的掩飾,有文人的顏面與軟弱。多年積累的怨恨,落筆時輕輕一帶而過,唯恐讀者知道朱家的醜聞。」
同學問:「朱自清家裡,後來好了嗎?」
林國瑞說:「這裡也有故事,但朱自清沒有在《背影》中告訴讀者。後來,他的父親越來越沉鬱暴躁。朱自清和他的矛盾,並沒有因為車站送行,緩和起來,而是矛盾越來越深。」
同學問:「為什麼?」
林國瑞說:「他的父親朱鴻鈞,又犯了一個錯誤。朱自清從北大畢業,回到揚州一個中學教書。一個月後,朱自清去領薪水,發現薪水被人領走了。原來,父親和校長有交情,私自支取了兒子的薪水。」
同學說:「這也太卑鄙了!」
林國瑞說:「卑鄙嗎?父親倒不覺得。他覺得很正常。父親朱鴻鈞丟官以後,一直不甘心,四處奔走,借錢打點,官位仍未復職,一介小官也沒撈到。找工作吧,又四處碰壁。回到揚州,家裡生活十分窮困。終於熬到兒子大學畢業,回到揚州教學,你說說,兒子掙的錢,該不該孝順父親?」
同學說:「那也不能擅自領取呀,父子也得互相尊重!」
林國瑞說:「你提到了當時的一個歷史局限。那就是,在那個時代,依然有封建意識,朱自清父親並不懂『平等』是何物。而這,正是像朱自清這樣的進步文人,要努力爭取的基本權力。」
有同學問:「朱自清會容忍嗎?」
林國瑞說:「朱自清一氣之下,離開了揚州,領著妻子和兒子,跑到寧波去教書了。此事在父親看來,實在是大逆不道。當時的封建社會,絕不允許這種大不孝的行為。父親被氣出了內傷,父子從此斷絕了關係。」
有同學問:「後來,他們的關係和好了嗎?」
林國瑞說:「一年後,也就是1921年,朱自清還是惦念父親和母親,也想家,就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到了揚州。父親朱鴻鈞執拗,不讓兒子進門。街坊鄰居都來勸說,母親也苦苦哀求。朱鴻鈞一看失去人心,便拂袖而去。朱自清一家這才進的家門。即便這樣,父親仍對朱自清冷臉相待。沒過多久,朱自清攜妻帶兒,還是離開了揚州。當然,他是個孝子,兩年後,工作生活穩定了,他又把母親和妹妹接到身邊。執拗的父親,卻獨自一人生活在老家。」
同學問:「他們最終和解嗎?」
林國瑞說:「和解了。是在1925年。此時,朱自清已是BJ大學的教授。有一天收到父親的來信,父親說,自己身體越加不好,恐大限將至,很惦念孫子。看到這些話,朱自清後悔了。垂暮之年,老人向兒子服軟了!想到這些年與父親的較量,朱自清眼前又浮現父親在車站月台上,為他送別的背影,於是提筆寫下了這篇《背影》。」
同學問:「是不是父親看到兒子當教授了,有地位了,才與他和好的。」
林國瑞笑說:「你還別說,真有這個因素。但我認為,父親同時也在欣賞兒子的努力,為他驕傲。大家看看《背影》的結尾,是怎麼寫的,『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但最近兩年,他終於忘卻了我的不好。』同學們注意,朱自清有沒有炫耀自己成了教授?沒有。體現了淡泊謙遜的文人品格,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的優秀品格。此時,朱自清已經讀懂了父親,也放下了心結,更理解父親往日為什麼送他出去讀書。」
有同學問:「朱自清寫的《背影》,父親讀過嗎?」
林國瑞說:「讀過。三年後,朱自清三弟收到出版社郵寄的散文集《背影》,拿到書,送到父親床前。此時的朱鴻鈞,已生重病,不能說話。他讀完《背影》,久久不願放下書,嘴裡不知道念叨什麼,但家人都懂,他原諒了兒子,父子二十多年的心結,終於解開了。」
王向東一邊聽課,一邊關注學生。
他發現,林國瑞講課的時候,座位上沒有任何開小差現象。全班學生的目光,都集中在老師臉上,聽課十分專註。這很在像劇院,或者影院,觀眾一旦喜愛這個劇目,觀賞時就會很認真,捨不得漏掉任何一個細節。網路有一種比喻:好看的電影,從頭到尾沒有尿點。
王向東覺得,林國瑞教授講《背影》,就有這種效果。
講完《背影》的創作背景,林國瑞說:「故事聽完了,來,我們回到現實。問大家一個常識,這篇散文,有多少字?」
同學紛紛說:「數過的,大約1500字。」
林國瑞說:「寫得怎麼樣?」
大家說:「好。」
林國瑞說:「不能簡單用一個好字概括。從內容、形式、風格上,來綜合考察,我覺得它寫得樸素簡單,平淡無奇。雖然平淡無奇,但從1930年起,《背影》被陸續選入初級中學的混合國語教科書,比如,《新學制初中國文》、《開明國文講義》、《開明新編國文讀本(甲種)》,等等。1949年,它又被收入《新編初中精讀文選》。選入教科書時,葉聖陶先生這樣介紹《背影》:『篇中的對話,看來很平常,可是都帶著情感。』」
王向東聽到這裡,又是一陣驚訝,沒想到林教授備課如此認真,全方位挖掘了《背影》的歷史背景。
林國瑞接著說:「我還想問問同學們,如今,各種教材,各種參考書,各種教輔書,介紹分析《背影》的時候,總是強調『父子情深』。大家想一想,《背影》是不是只表現了『父子情深』,或者,只有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同學七嘴八舌說:「是。但不全是。」
林國瑞說:「說得對。我們千萬不能將《背影》寫到的父子情深,平面化地理解為一種固定的父子關係。大家想一想,朱自清父子之間的感情,有這麼純凈嗎?」
同學異口同聲說:「沒有。」
林國瑞說:「這就對了。我們之所以將作家的個人史,作品的流傳史,介紹這麼多,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應該看到這篇散文更深的意蘊,那就是:第一,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這是規律。它說明,每一個家庭,或人生,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曲折考驗。第二,寫作要有控制力。這篇散文的創作經驗,最關鍵的就是這一點。前面講過,朱自清並不想一味讚美他的父親,但他的文字要傳播人性之美,就不得不將怨憤、不滿收起來。散文要寫實,更要美感,要體現普世價值。情緒的控制,非常重要。」
林國瑞說到這裡,教室鴉雀無聲,安靜得幾乎可以聽到呼吸聲。
林國瑞說:「最後,我們再進行一次閱讀體驗。來,我們一起朗讀這篇散文的開頭一段,和它的最後一段。之所以要讀,是為了增強對它的感性記憶。只有朗讀,經典作品才會紮根內心。」
接下來,教室里響起一片讀書聲……
這天晚上,回到家裡,王向東做飯的時候,基本沒說話。
榮慧琳說:「你今天怎麼了?是不是遇到了煩心事?」
王向東說:「今天聽了林國瑞教授的一堂課,一直在腦中縈繞,無法釋懷。」
榮慧琳說:「看來這節課,講得有聲有色。」
王向東說:「何止有聲有色。」
榮慧琳說:「所以,把你迷住了。」
王向東說:「林老師的感情投入很深。學生聽課也很投入。這樣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很少見。」
榮慧琳笑說:「既然這麼好,那就把林教授的經驗推廣一下。」
王向東搖搖頭:「無法推廣,也不可複製。一個老師,只有全身心熱愛課堂,熱愛學生,才能做到這樣。」
榮慧琳突然想起什麼,問王向東:「林國瑞教授?是不是給學生髮零食的那個老師?」
王向東說:「正是他。」
榮慧琳說:「那就把他上報給學校,樹一個典型出來,讓大家都學習學習。」
王向東笑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林教授剛被學校批了一通。」
榮慧琳不解:「這又是怎麼回事?」
王向東說:「林老師是性情中人,不離煙酒,上課也抽煙,結果被學生舉報了。」
榮慧琳說:「上課抽煙,又不止林老師一人,這有什麼稀奇!」
王向東說:「正因為見怪不怪,學校很少處分,也很少批評抽煙的老師。但這個學生將舉報信寫到市裡。結果,學校被罰款,市裡通報批評,說我們學校作為主管單位,對此不聞不問,這才導致教室這種公共場合抽煙的現象發生。」
榮慧琳說:「學生也沒做錯。上課抽煙,本來就不是好事。」
王向東說:「話是這麼說,但對林國瑞教授來說,再推薦他先進,樹他為典型,就有難度了?」
榮慧琳說:「這倒也是。」
過了大約一周時間,項善峰打來電話,要王向東去他辦公室一趟。
王向東趕到辦公室,項善峰連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一邊說,一邊給王向東泡了杯茶。
王向東問:「是不是有新的科研項目,要給我們系?」
項善峰搖搖頭:「那倒不是。告訴你,校長表揚你們中文系了。」
王向東不解:「表揚我們什麼?」
項善峰說:「具體說,是表揚你們系的林國瑞教授。」
王向東笑說:「他現在成名人了,剛剛被學校批評過,現在又受到表揚。就像過山車一樣。」
項善峰說:「表揚是主流。」
王向東問:「表揚他什麼呢?」
項善峰說:「他是不是上過一節課,分析朱自清的《背影》?」
王向東說:「是啊。當時我在班上聽課。」
項善峰說:「你覺得,這課上得怎麼樣?」
王向東說:「效果非常好。」
項善峰說:「這就對了。我說嘛,校長不會平白無故表揚一個老師。」
王向東問:「校長怎麼會知道的?」
項善峰說:「通過視頻啊。有人拍了視頻,發到網上,火了。」
王向東說:「肯定是學生拍的。」
項善峰說:「視頻一火,影響傳出去了。校長去參加一個什麼會,有一個參會的校長告訴他,沒想到你們學校的老師,上課水平蠻高啊。校長一問,才知道林國瑞教授的課,已經在網上傳開。回校后,他搜到這個視頻看了看,也有很大觸動。找我說,中文系的講課經驗,要好好總結。像林教授這樣有水平的老師,他們講的課要精心做成視頻,掛到網上,一來方便學生線上學習,二來也會產生影響。說到底,它代表學校的專業水平。優秀的教學資源,也能提升和擴大學校的影響力。」
王向東說:「我回去就落實。對林教授是好事,對中文系其他老師,也是促進。」
項善峰說:「既然是好事,就要抓緊。」
走出項善峰的辦公室,王向東心裡特別高興。真是一樁好事。
又一想,給老師們拍視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尋思,先開個會吧,系領導班子在一起,好好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