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卷2:朱先進搬進了向陽樓
搬進新家,除夕臨近,朱先進總覺得自己家少了些什麼,他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要是他們也在一起該多好。
這個新家,二間三十六平方,還是看得上眼,也算是比較理想了,裡間卧室一張木板架子床上,有點陳舊的大紅金絲被心棉襖格外喜慶,增添了整個房間的溫馨。
一張五斗櫥櫃,一個杉木大衣櫃,朱紅可鑒立在床頭的對面一邊。一台縫紉機放在床頭,平時不用就當桌子用,很少見床頭柜上放了幾本書。一車永久自行車格外霸氣,當時是非一般人能買得到和買得起的大家什,就像現在的寶馬、賓士一樣,身份的象徵。
這些都是結婚時大舅子送的,那時在這鞋山湖區,那時他是鞋山湖的首長,那可是炙手可熱的人物。朱先進手上戴的上海牌手錶,是妻子結婚時送的定情物,那在當時也是令人羨慕的東西,外間一張吃飯的八仙桌,幾把用松木條做成的靠背椅,對門牆上貼著偉人的畫像,看上去心裡也亮堂堂的。門外六把小竹椅。宿命對面每家都有十平方米的單獨廚房和衛生間,水磨地面,當時設計非常超前。
每棟樓的每一單元和九單元,也就是頭尾兩間,都是車間以上的中層幹部,既是為了拉近幹部與員工的距離,也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員工,管理員工,方便把一切矛盾化解於無形之中。
每戶門口都有兩三塊大鵝卵石,當時沒有人知道幹什麼用,住進來了才知道,那可是天賜的椅凳,沒過幾天就被人坐得光光的。大的鵝卵石上,小孩都可以縮在上面睡覺。從戶型到設施都是統一規劃,沒有特殊,沒有干群差別,胡廠長自告奮勇取了個樓名,叫向陽樓。
朱先進在集體喬遷時給大家講了幾句,他說:「今天,大家都有套房,我和大家一起進來,我真的很高興,這也是我們實現目標同向,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第一步,今後的路更長,更美好,更需要我們一路同行,一步步去實現。
這向陽樓取得好,是胡廠長的創意,向陽,這是大方向問題,大是大非問題,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應該這樣,沐浴著陽光成長。
向陽就是一種坦蕩無私,一種胸懷,坦坦蕩蕩,沒有什麼見不得陽光的。
當然這向陽也是對我們6806廠美好今天的見證,也是美好明天的展望,希望我們的未來,永遠陽光明媚,我們的生活灑滿陽光。
向陽樓是我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見證,也說明保持這種作風對一個企業和一個團體是何等的重要。這此四棟干打壘的宿舍建設,是全體員工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結晶,李長生從腳手架上掉下,腰傷了,腳扭了,沒缺一天勤,白天堅持上班,晚上依然在做後勤工作。
賣魚佬下了班,本是要去做自已的生意,這關半年他一晚上沒缺席過施工現場,好像是自家做房子似的。
胡廠長像大哥一樣,在工地是跑來跑去,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就是小工一樣,打著雜,跑著腿,這一切我朱先進看在眼裡,你們的每一滴汗,每一滴血都流在我的心上,讓我的心一次次被你們的無私,你們的捨得,你們的勤勞感動,也讓我深深明白一人道理,
幸福生活等不來,我們註定只有艱苦奮鬥,我們的明天一定會陽光明媚!
為什麼這麼講?想當年,你們或是知識青年,或是復轉軍人,或是大學畢業生、或是技術人員,紛紛響應黨中央「好人好馬上三線」的號召,滿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熱情,投入到艱苦的三線生產建設大軍中。以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的三線人精神,打起背包,遠離優越的城市條件,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肩扛人挑,奔往深山峽谷、大漠荒野。三線建設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投入之多、行動之快,在我國建設史上是空前的。
從1964年到1980年三個五年計劃中,國家在三線地區投入幾千億元巨資,動用四五百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成千上萬的民工,用青春血汗和生命在大西北大西南建起了二千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如攀枝花鋼鐵集團、酒泉鋼鐵集團、酒泉航天中心、西昌航天中心、葛洲壩、劉家峽水電站等這些代表性的企業和科研力量,後來都將成為中國的各領域的代言,今天國家的飛速發展,三線企業幾代人的奮鬥是永遠不可忘卻的基石。
我們雖然是小三線,但是數量大,投入多也是絕無僅有的,我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也取得令人驕傲的成績,未來的路,我們也一定不會辜負黨和組織對我們的信任。
過去行,現在行,將來我們一定會行!」
大家是掌聲一片,胡廠長也即興講了幾句,最讓人不能忘記的是那句「工廠在幸福就在,同事在幸福就在,家在幸福就在」,像格言一樣,讓大家都記在心裡去了。
李長生在大家的點名要求下,他也講了幾句,他說:「今天,我站在向陽樓前,我到時候能深刻理解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內涵的意義。我更加認識到我們是一個可以打硬仗的隊伍,我們是一支敢作敢為的隊伍,為此,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侯堅為了助興,現場唱了一段鼓書。
他一邊敲打著小鼓,一邊拉開了鞋山湖鼓書腔:
鞋紡是個好地方
左有青山高萬丈
右有百鳥戲河床
前湖鯉魚跳龍門
後山鳳凰把家安
上有天鵝傳吉祥
下有員工生產忙
我是多在廠里忙
很少有空捧書本
出得廳堂欠格局
開口也談不成章
周公之禮懂不全
禮儀禮數說得慌
若要哪裡沒做好
還請同事多見諒
單說喬遷向陽樓
鞋紡再次把名揚
曾是三線驕傲人
今又揚帆展自強
雖然環境有些變
人才濟濟心何慌
備戰備荒把廠建
交給組織好篇章
勞模進過中南海
革新上過黨報刊
紡織行業一面旗
風裡浪里怕過啥
過去榮光暫不說
且說喬遷捧個場
家家財興子孫旺
戶戶平安永安康
今年家家有套房
來年工廠擴建忙
招得千人萬人來
想想那是啥榮光
不說行業數第一
也是業內響噹噹
大家掌聲應得好
還靠大家齊心干
今天聽聽是夢想
明天實現慶功忙
到時還請我來唱
保你手掌都拍斷
喝彩聲聲,淹沒了侯堅的鼓書。
一時間,向陽樓令多少人仰望著,也成了工廠年輕員工追求的目標。
朱先進總說,幹部幹部,一干知苦。不幹不苦,哪來幸福!
他為了這向陽樓,的確是瘦了幾斤肉,但他卻精神了許多,這不是上級安排的工作,完全是他自主設計,自力更生做的一件實事,他高興,員工高興,各級領導也很高興。
土地是工廠的,不夠下政府協調劃撥就行了,這黃泥土遍地都是,黃泥嘴就不缺黃泥。木材山上取,廠后的原始次生森林,取之不盡的材料。出工出力是員工,沒花費國家一分錢,只是現有資源利用,整個氛圍都不一樣。這向陽樓不是幾棟簡單的宿舍,它是一個企業興旺的兆頭,是企業敢闖敢幹的符號,是企業活力的閃現,是企業不等不靠的自主,不是簡單的有房子住,是企業前進的風向標,也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出發點。為人民服務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向陽樓的成功,讓朱先進的膽子更大了,他心裡也有了自己的發展思路,他自己總結為兩個凡是,凡是有利於國有企業發展的事就干,凡是有利於員工生活提高的事就做。
他認為這兩個凡是做好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當然,他也知道自己的風險,樹大招風嗎?所以他總是一再教育幹部員工要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在任何場合,都在低調處事,不與人爭,不與人比。
即使分個房,他也不搞特殊,將黨員幹部深入到員工中間。不管是干群一家,還是官兵一致,反正他是要營造一個人人平等的氛圍。雖然也有論資排輩,但那是員工對企業奉獻的付出的體現,僅僅是按工齡考慮,只有工齡加分,沒有任何可以加分的職務。畢竟工資已經體現了差別,如果處處都是差別,那就缺乏人情味了。
他堅信,人心換人心,對待員工,他堅信打也來,罵也來,輕薄了他就不會來。
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當時做這向陽樓,選鞋山灣這塊地時,村民也提過反對建議,只是朱先進不相信罷了。
相傳鞋山灣是擱淺地,且遍地千瘡百孔的,與黃泥嘴遍地黃泥形成鮮明的反差。灣兩頭都是壁陡的懸崖。清一色的觀音土崖,因為年代久遠,被湖水沖涮得蜂窩似的。據說,陳友諒就在這裡因為擱淺,才讓朱元章逃脫了,才失去了天下。
還有民謠唱,黃泥嘴,鞋山灣,見過富豪千千萬。半輩風光半輩苦,多是功成把船翻。
其實,朱先進也很忌諱這民謠,這裡有太平天國的失敗,有陳友諒的失敗,有英國侵略者的失敗,日本軍艦在此沉沒,這裡的風景是永恆的,但在這裡的風光,都是短暫的,彷彿誰都跳不出這個魔咒。但是,他不能放棄鞋山灣,一者它是工廠的土地,隨便用都可以,二是他不能搞唯心主義,他堅信世上無神鬼,都是人作祟。
如今,灣里清一色的干打壘瓦房,遠遠望去,似一隻只船擱淺在鞋山灣里,看上去非常入畫,多了幾分壯美。
有個攝影家拍了幅《停泊》組照,在攝影畫報上發表了,朱先進看了,除了讚歎攝影家的眼光外,心裡對那標題還是有點想法,他認為取啥標題不好,要取個停泊,飛翔不好嗎?啟航不行嗎?新姿不可以嗎?新顏不妥么?風情、時尚也比個什麼停泊好。
後來他知道攝影家是老人,他心裡才明白,只有老人才會取停泊這樣的標題,畢竟他已經處於停泊的邊緣,他往往滿眼都是停泊,無獨有偶,這攝影家還真的拍了《停泊》系列。
朱先進無語了,鞋山灣一直在等待啟航,飛翔的時刻,因為6806的所的員工都在期待這樣的時刻。
下班了,朱先進家的「英雄牌」收音機圍滿了人。可熱鬧了,每月電池都要用好兩三對。
大家都喜歡在收音機旁聽「小喇叭」,還孫敬修講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高玉寶的故事》,令他們度過幾多閑遐的時光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