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公元2010(2)
錢學森有一子一女,都是出生在美國,兒子錢永剛,生於1948年,女兒錢永真,生於1950年,1955年隨父母回到祖國。錢永剛1969年入伍,1978年考取國防科技大學,四年後畢業,獲計算機學士學位。錢學森決意終生不再赴美,這是他個人的事。他並沒有以此為家庭的戒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新一輪的留學**中,錢永剛赴美,進入父親就讀過的加州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歸國,從事計算機應用軟體系統的研。錢永真也曾經是解放軍的一員,有消息顯示,她近年長期生活在美國。
錢永剛曾被人問及他的家教,永剛的回答大大出人意料,他說:「如果說我們家有什麼教育秘訣的話,那就是『不教育』。我們家要說『傳』,幾乎沒有,主要靠『身教』。回想從小到大,我主要是看父母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他們從來不會跟我說你要這樣或者不要那樣,而是用他們做人做事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響我們。」
錢學森的家,是名副其實的書城,蔣英的學生、中央音樂學院的趙登營在一篇文章里寫道:第一次走進錢學森、蔣英的家,愕然現:房子又老又暗。還是五十年代建的那種紅磚老樓,跟普通的單位宿舍沒什麼兩樣,傢具也很一般。儘管有關部門幾次動員他們「喬遷」,但老人一直沒搬,他們不願意給國家增加麻煩。蔣英曾說:「我不羨慕人家裝修這、裝修那的。教授的家就應該是這樣的:都是書。」除了四周的書和一架當年從國外帶來的、相伴多年的名貴鋼琴外,這真是一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家了,但就是在這書的包圍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向上的力量。
蔣英不愧是大家庭出身,又是長期從事音樂教育。她的一個學生說:「千萬人中一回頭,你一眼就能看出她。」因為她的談吐、舉止與別人不一樣,在她的身上,洋溢著一種特殊的氣質與吸引力。
侯仁之住在北大燕南園61號,這是一棟老式的小洋樓,與別人合居。侯府的門朝北開,入內,是一小客廳,正壁掛有饒宗頤贈送的條幅:「圖史芬芳閑領味,雲煙供養靜怡神。」側壁是郝斌的手筆:「大德必壽」,以及一幅「福壽圖」。九十五歲之後,侯仁之老病相催,入住北大校醫院,以後便很少回來。夫人張瑋瑛,小侯仁之四歲,2008年,也已九十晉三——眼不花,耳不聾,讀書寫字,都不用戴老花鏡。長女馥興,1942年生,畢業於北大物理系,退休之後,是父親的得力助手。長子方興,1946年生,專業為生物學,也已退休,隨侍在側。次子凡興,1956年生,小學期間遭遇文化大革命,學習受到嚴重耽誤,改革開放后赴美留學,研究地理,長期居住在西雅圖。
楊絳的寓所,在三里河南沙溝。這在二十年前,是高檔住宅區。譬如,前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就住在她的對門。現在,房子是不時髦了,但身份猶在,網路上有該小區二手房出售的信息,每平方米都在兩三萬元之間。
楊絳一個人生活,與保姆做伴。她在《走到人生邊上·自序》里說:「年紀不饒人。我又老又病又忙。我應該是最清閑的人,既不管家事,又沒人需我照顧。可是老人小輩多,小輩又生小輩,好朋友的兒女又都成了小一輩的朋友。承他們經常關心,近在北京、遠在國外的,過年過節,總來看望我。我雖然閉門謝客,親近的戚友和許許多多小輩們,隨時可以衝進門來。他們來,我當然高興,但是我的清閑就保不住了。」
楊絳和錢鍾書只有一個女兒,女兒結婚沒幾年,丈夫就去世了,她沒有子嗣。唉,楊絳和錢鍾書這麼大的學問,可惜沒有傳人。難怪楊絳要苦苦地追索命運——你說老天對她究竟是公,還是不公?
六位主人公中,黃萬里的父親黃炎培聲名最顯,在家族中,始終佔據主角地位。但他的名聲地位,並沒有給子女帶來好運。「一門五右派」,寧知不是盛名之累。
黃萬里晚年回憶,他一生最大的安慰,是有個美滿的婚姻。夫人丁玉雋,在黃萬里被劃為右派后,不離不棄,甘苦與共,相濡以沫。1982年,夫婦同游四川樂山大佛,黃萬里有詩記之:「大佛身前活佛聯,紅顏白映江天。狂夫有婦常相伴,印證三生石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