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中國人的大概率價值觀(1)

1.第十五章 中國人的大概率價值觀(1)

人們都承認,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有著諸多不同。例如,從家庭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被認為是一個賦於家庭以特別重要地位的文化,有人因此認為,中國社會是一個家庭至上主義(familism)的社會;還有人認為,中國社會是一個以家庭為本位的社會,與此相對應的是西方以個人為本位的社會。這些說法都很有道理,我近幾年在與家庭婚姻有關的問題上所做的一系列研究(擇偶標準、青春期戀愛、浪漫愛、獨身、婚前性行為規範、婚姻支付、自願不生育、婚外戀、離婚、同性戀等),也為這種差異提供了證據。但是,我認為家庭至上主義、家庭本位這些提法只是對現象的概括,還不是對它的解釋。為此,我嘗試提出中國的大概率現象和中國人特有的大概率價值觀這一對概念,以便對上述文化差異作出解釋。

一、中國的大概率現象

綜觀我近年所做的有關中國人婚姻家庭行為方面的實證調查材料,印象最深的一個現象就是:在我們的社會中,人們的行為相當的整齊劃一,在結婚、生育、婚前性關係、婚外戀、離婚等類事上,人群大都呈現出一種大多數對極少數的不均勻分佈;而西方社會則不然,在上數各個方面往往只是一般的多數對少數的分佈。

例一: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30歲以上的從未結過婚的人口只佔30歲以上人口總數的2。81%;而在美國,每四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是單身者家庭;在加拿大,每五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單身者家庭。

例二:在我國,自願不育者僅屬鳳毛麟角,百不挑一,他們的選擇也常常被人視為怪異;而在原西德,全部夫婦中生兒育女的只佔約60%;在80年代的美國,18至34歲的婦女中自願不育者佔到11%,在較為激進的大學當中,自願不育者的比例在1970年曾經高達18%。

例三:根據我在北京市所做的隨機抽樣調查,樣本中承認自己有婚外性行為的只佔3。7%,加上沒有生性關係的婚外戀,也只佔6。4%。但在美國,40多年前金西做調查時,40歲以下的人當中,承認自己有過婚外性行為的在女性中佔到26%,在男性中高達50%。1980年的一項全美調查表明,美國有婚外性行為的人在男性中佔60%,女性中佔3540%。在澳大利亞26至50歲的女性中所做的一項抽樣調查也表明,43%的人有婚外性行為。

例四:在北京市隨機抽樣樣本中,對男性婚外性關係持反對態度的高達95。4%,對女性婚外性行為持反對態度的更高達96。2%。人們對有感因素在內的婚外性關係稍微寬容一些,但持否定態度者仍高達93。1%(針對男性)和94。5%(針對女性);而在西方社會中,一般公眾對婚外性關係的容忍程度卻要高得多。

例五:根據我的北京市隨機抽樣樣本,有過婚前性行為的人只佔15。5%(其中包括相當數量隨後結婚的伴侶);而在一項對美國15至19歲未婚女性的調查中,已有過性經歷的佔到92%,其中60%以上的人在15至16歲生第一次性關係;另一項對澳大利亞大學生的調查也表明,45%的男性和27%的女性有過婚前性行為。

例六:根據北京市隨機抽樣調查結果,對婚前性行為持允許態度的人僅占樣本的30。5%,其前提還必須是兩人確定關係已準備結婚;如果僅僅相愛尚未決定是否結婚,擇持允許生婚前性行為的人數比例下降至11。3%;假如把前提換作僅僅是兩性偶然互相吸引(無感因素在內),則持允許生婚前性關係的人數比例繼續下降至區區2。7%。相比之下,西方社會的婚前性容許程度要寬容得多,例如,在以色列克布茲人中,有76%的男青年和55%的女青年認為,只要有感即生性關係;就連算不上是個完全的西方國家的原蘇聯,婚前性容許程度也高於中國(38%的調查對象對婚前性關係持肯定態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東方與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十五章 中國人的大概率價值觀(1)

%